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双法”学会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于8月20日在北京举行了总决赛。大赛是由中国科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五家单位发起,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等21所大学共同发起的今年的总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我校学生代表队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的好成绩,我校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单位。 
	在总决赛中,大赛组委会邀请清华大学张希良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田立新副校长担任评审组长,国家能源局安丰全处长、发改委能源所高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晓光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鲍健强院长、华北电力大学牛东晓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郭海涛院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鹏教授、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张少辉研究员,以及组委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范英院长为评审委员。  
	
 
	清华大学张希良教授在主持决赛 
	评审委员会采取了参赛组代表汇报与专家提问相结合的评审模式,每组汇报10分钟,提问5分钟,各环节有序进行,共耗时一天。入围复赛的19组答辩代表现场表现优异,不仅清晰地表达了作品的创意、调研过程和创新之处,表现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还展现了青年学子朝气蓬勃和丰富多彩的精神风貌。在提问环节中,专家们从现实背景、学术规范和应用前景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评述意见,参赛队员给出了精彩的回答。评委和现场师生都对大赛作品和决赛表现予以高度肯定,认为这是一次鼓励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的学术盛会。   
	
华北电力大学李卫、李佳琪、魏巍、高琦同学在决赛现场回答问题 
	在随后进行的第四届全国低碳发展管理学术年会上,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大赛组委会主任范英教授宣布了大赛成绩。华北电力大学的李卫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马嫣然团队摘得桂冠,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特等奖”。中国优选法统筹法和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长池宏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吴小林教授等出席颁奖典礼,并颁发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感谢各高校积极高效的组织工作,并祝愿和鼓励大家在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的带动下做好工作,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和生态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双法”研究会理事长池宏教授与中国石油大学副校长吴小林教授一起为我校李卫、李佳琪、魏巍、高琦同学颁发特等奖 
	
 
	
 颁发一等奖   
	
 
	                 颁发优秀组织奖 
	能源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培养能源经济领域的复合型交叉型专门人才,中国双法研究会从2015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大赛对推动能源经济学科发展,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的能源环境问题,激励大家通过调研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等方面正在发挥积极的影响。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得到了与会代表和学生的高度评价。经过两年积累和发展,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已经成为国内能源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和学术交流平台。 
	   
	附:获奖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名单 
	特等奖(2组) 
	
		
			| 
				 
					名次 
				 
			 | 
			
				 
					获奖作品 
				 
			 | 
			
				 
					获奖人 
				 
			 | 
		
		
			| 
				 
					特 
				 
				
					等 
				 
				
					奖 
				 
			 | 
			
				 
					波能发电装置创新创业设计 
				 
			 | 
			
				 
					李卫、李佳琪、魏巍、高琦(华北电力大学) 
				 
			 | 
		
		
			| 
				 
					中国 PM 2.5 指数的经济影响机理及空间效应 
				 
			 | 
			
				 
					马嫣然、刘炳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等奖(6组) 
	
		
			| 
				 
					名次 
				 
			 | 
			
				 
					获奖作品 
				 
			 | 
			
				 
					获奖人 
				 
			 | 
		
		
			| 
				 
					  
				 
				
					  
				 
				
					  
				 
				
					一 
				 
				
					  
				 
				
					等 
				 
				
					  
				 
				
					奖 
				 
			 | 
			
				 
					基于演化博弈的低碳发展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的影响 
				 
			 | 
			
				 
					孙楚钰、林卫、刘素蔚、闫风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异——基于产业结构演化视角  
				 
			 | 
			
				 
					王银、卢昕(武汉大学) 
				 
			 | 
		
		
			| 
				 
					The real-time battery swap pricing
  mechanism for electric taxis in China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 
			
				 
					梁燕妮、刘文峰、苗新燕、王婷然(华北电力大学) 
				 
			 | 
		
		
			| 
				 
					个人碳交易机制对消费者电动汽车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 
				 
			 | 
			
				 
					李文博、杨彤、程秀、崔文华(中国矿业大学) 
				 
			 | 
		
		
			| 
				 
					公共自行车节能减排效应调查与站点优化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 
			
				 
					王正祎、成平径、张潇婷、崔昊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高新技术的碳资产及其估值 
				 
			 | 
			
				 
					刘阳、殷子樵、吕秋娜、蔡立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二等奖(11组) 
	
		
			| 
				 
					名次 
				 
			 | 
			
				 
					获奖作品 
				 
			 | 
			
				 
					获奖人 
				 
			 | 
		
		
			| 
				 
					二 
				 
				
					  
				 
				
					等 
				 
				
					  
				 
				
					奖 
				 
			 | 
			
				 
					“去产能”背景下矿工失业风险感知及其对安全承诺的影响—心理贫困的中介作用 
				 
			 | 
			
				 
					李姗姗、韩帅、侯聪美、崔晓彤(中国矿业大学) 
				 
			 | 
		
		
			| 
				 
					城市建筑群碳排放量核算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 
			
				 
					李亦唯、卢芳莹、马樱之、林一民(浙江工业大学) 
				 
			 | 
		
		
			|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 只有放错位置的财富:生活垃圾转化为能源的经济学研究——来自呼和浩特市微观调查数据 
				 
			 | 
			
				 
					张开志、杨紫琦、蒋美玲、王晓璇(内蒙古财经大学) 
				 
			 | 
		
		
			| 
				 
					政策如何影响成本收益,解决弃风问题——以甘肃省酒泉市风电基地停摆为例 
				 
			 | 
			
				 
					徐亮、谭方辉、隋怡君、邱锋凯(华北电力大学) 
				 
			 | 
		
		
			|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初始配额和初始定价的影响研究 
				 
			 | 
			
				 
					陈志华、安峰、刘雪勇、闻少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工业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 
			
				 
					黄蓉、林子豪、陈焕焕(徐州工程学院) 
				 
			 | 
		
		
			| 
				 
					京津冀产业协同下的能源流动研究 
				 
			 | 
			
				 
					江美辉、孙青茹、郭燧、AsmaArif(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基于生态足迹综合法的三峡库区生态赤字估算研究 
				 
			 | 
			
				 
					刘维祥、胡梦媛(湖北工业大学) 
				 
			 | 
		
		
			| 
				 
					基于环境效益与能源安全视角的海洋能发电定价机制研究 
				 
			 | 
			
				 
					罗楚凡、陶思宇、魏晓冉、杨振峰(重庆大学) 
				 
			 | 
		
		
			| 
				 
					基于巴黎气候大会中国实现低碳目标下的四川省碳排放控制研究 
				 
			 | 
			
				 
					许磊、周平、吴晓丽、蔡建生(西南交通大学) 
				 
			 | 
		
		
			| 
				 
					中国工业如何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基于经验分解和情景分析的考察 
				 
			 | 
			
				 
					张曦、赵兴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三等奖(31组) 
	
		
			| 
				 
					名次 
				 
			 | 
			
				 
					获奖作品 
				 
			 | 
			
				 
					获奖人 
				 
			 | 
		
		
			| 
				 
					  
				 
				
					  
				 
				
					三 
				 
				
					  
				 
				
					等 
				 
				
					  
				 
				
					奖 
				 
			 | 
			
				 
					湖北鹤峰土家族自治县走马镇生物质能肥一体化农村新能源扶贫创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张珍、刘磊、李彤雨、苏怡洁、吴昊、付雪竹(湖北工业大学) 
				 
			 | 
		
		
			| 
				 
					长距离输气管道环保优化设计 
				 
			 | 
			
				 
					饶玥琳、吕佳、李丛丛、施建学(承德石油高等专科院校) 
				 
			 | 
		
		
			| 
				 
					新时代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电动汽车服务的协同发展及经济效益研究 
				 
			 | 
			
				 
					郑嘉乐、张小雯、陈铭豪、徐恩宁(华北电力大学) 
				 
			 | 
		
		
			| 
				 
					基于全样本交易数据的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排放企业的交易需求与交易表现研究 
				 
			 | 
			
				 
					刘寅鹏、钟磊(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基于燃煤发电“超低排放经济性评价的政府补贴政策研究 
				 
			 | 
			
				 
					吕寒、叶生凡、牛英杰、闫振(华北电力大学) 
				 
			 | 
		
		
			| 
				 
					售电商参与发电调度优化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 
			
				 
					喻小宝、谭清坤(华北电力大学) 
				 
			 | 
		
		
			| 
				 
					内蒙古风电企业发展现状及绩效分析——以大唐风电公司为例 
				 
			 | 
			
				 
					王玉婷、赵磊、赵鹏善、杨鑫尚(内蒙古财经大学) 
				 
			 | 
		
		
			| 
				 
					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力市场及其调度研究 
				 
			 | 
			
				 
					马骥、种曌天、丁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绿色发展水平测定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 
			
				 
					刘宗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 
				 
					中国省域工业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与减排路径分析 
				 
			 | 
			
				 
					孙天美、李月娇、李世宇、樊媛媛(山西财经大学) 
				 
			 | 
		
		
			| 
				 
					中国电力消费效率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低碳视角下三阶段DEA模型的解读 
				 
			 | 
			
				 
					杨阳、刘伟、蔡源(江苏大学) 
				 
			 | 
		
		
			| 
				 
					The allocation of carbon intensity
  reduction targat by 2020 among industrial sectors in China based o the
  principle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 
			
				 
					刘传泽、贺川、井昕、满佳程(天津大学) 
				 
			 | 
		
		
			| 
				 
					基于能值分析的油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体系及应用 
				 
			 | 
			
				 
					袁省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DCHP)综合评价及普及利用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 
			
				 
					尹伊、胡紫阳、冯敬轩、车俊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信息宣传对居民习惯性节能行为意愿的影响——基于知觉行为控制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徐悦、李晓宇、杨全益、刘贤贤、陈梦(中国矿业大学) 
				 
			 | 
		
		
			| 
				 
					我国能源行业上市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 
			
				 
					李芳、张春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 
				 
					有杆抽油系统节能设计与建模仿真 
				 
			 | 
			
				 
					鲁桂杰、宋亚东、程玉山、刘子洋(承德石油高等专科院校) 
				 
			 | 
		
		
			| 
				 
					页岩气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 
			
				 
					吴濛、章许旷野(浙江工业大学) 
				 
			 | 
		
		
			| 
				 
					Measurement of the price distortion degree
  for exhaustible energy resourc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nt
  rates 
				 
			 | 
			
				 
					刘立凡、李银涯、李长乐、李静雯(江苏科技大学) 
				 
			 | 
		
		
			| 
				 
					虚拟钢铁生态工厂系统设计 
				 
			 | 
			
				 
					曹馨、许金晶(清华大学) 
				 
			 | 
		
		
			| 
				 
					中国天然气发电经济性与商业化前景分析 
				 
			 | 
			
				 
					张浩楠、李文玉(华北电力大学) 
				 
			 | 
		
		
			| 
				 
					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经济、就业和能源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研究 
				 
			 | 
			
				 
					蒋茂荣、姚晔(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 
				 
					关于我国光伏扶贫运作模式创新的调研报告--以河北省阜平县黑崖沟村为例 
				 
			 | 
			
				 
					周银平、李珮、彭程、李寒羽(华北电力大学) 
				 
			 | 
		
		
			| 
				 
					基于山东省三家生物质发电厂的生物质发电燃料供应情况调查研究——引入农村正式组织的生物质发电燃料供应链模式的提出 
				 
			 | 
			
				 
					罗开颜、卜银河、张弘扬、祝君(华北电力大学) 
				 
			 | 
		
		
			| 
				 
					减少瓶装水塑料瓶环境污染的方案设计与评价----基于重庆市实证调研的分析 
				 
			 | 
			
				 
					董海东、陈蹊、张嘉睿、江彤(重庆大学) 
				 
			 | 
		
		
			|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能源经济分析调研报告 
				 
			 | 
			
				 
					史东杰、王卓涵、张鑫、宋承儒(重庆大学) 
				 
			 | 
		
		
			| 
				 
					云南少数民族农户生产行为碳排放调查研究报告 
				 
			 | 
			
				 
					徐梦菲、胡俊豪、张成浩、王高天(昆明理工大学) 
				 
			 | 
		
		
			| 
				 
					中德生物天然气发展状况、产业政策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 
			
				 
					王建萍、卜子珣、开梦丹、王灏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低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拉姆齐模型 
				 
			 | 
			
				 
					薛晓达、苏锐、叶静婷、朱淑瑛(山西财经大学) 
				 
			 | 
		
		
			| 
				 
					中国能源部门能源与水资源节约的协同效应评估与优化 
				 
			 | 
			
				 
					金艺、赵越、冯翠洋、任凯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江苏大学) 
				 
			 | 
		
		
			| 
				 
					电动汽车推广策略研究 
				 
			 | 
			
				 
					满京京、周光阳、秦琨、刘兴(华北电力大学) 
				 
			 | 
		
	
	  
	优秀组织单位名单 
	
		
			| 
				 
					序号 
				 
			 | 
			
				 
					单位名称 
				 
			 | 
		
		
			| 
				 
					1 
				 
			 | 
			
				 
					华北电力大学 
				 
			 | 
		
		
			| 
				 
					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3 
				 
			 | 
			
				 
					中国矿业大学 
				 
			 | 
		
		
			| 
				 
					4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 
				 
					5 
				 
			 | 
			
				 
					重庆大学 
				 
			 | 
		
		
			| 
				 
					6 
				 
			 | 
			
				 
					湖北工业大学 
				 
			 | 
		
		
			| 
				 
					7 
				 
			 | 
			
				 
					天津大学 
				 
			 | 
		
		
			| 
				 
					8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9 
				 
			 |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 
		
		
			| 
				 
					10 
				 
			 | 
			
				 
					江苏大学 
				 
			 | 
		
		
			| 
				 
					11 
				 
			 | 
			
				 
					山西财经大学 
				 
			 | 
		
		
			| 
				 
					12 
				 
			 | 
			
				 
					浙江工业大学 
				 
			 | 
		
		
			| 
				 
					13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 
				 
					14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 
				 
					15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1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